2019-07-10 來源:中國經營網
如今,“美好生活”已然成為全社會的熱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美好”的追求已經從吃飽穿暖上升到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我國醫美行業由此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7月9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遠洋地產承辦的“美好生活——2019 中國醫美行業創新發展與責任擔當”主題沙龍在北京召開,來自多家權威醫療機構的管理者圍繞我國醫美行業發展現狀建言獻策。其中,中國醫美行業發展伴隨產生的挑戰與問題成為專家們討論的焦點。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論壇上,中國經營報社副總編輯韓曦晨指出,美好生活的首要條件是“自己美”,但我國現階段醫美行業仍存在地區發展不均衡、消費者需求與服務質量有差異的情況。為此,社會各界有必要承擔起責任來應對這一現狀。
醫美行業需要建章立制
中國的醫美行業正處于快速增長時期。根據德勤中國發布的《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O2O市場分析》顯示,未來五年中國醫美市場的增速預計將保持在20%以上,2022年市場規模或超過4800億元。
不過,由于醫美需求增長遠遠超過了行業供給的增長,隨之出現了行業概念界定不清晰、人才短缺、醫美機構經營難以跟上發展速度等問題。
與會專家紛紛表示,當前醫美行業,從業人員來源龐雜、缺少系統專業教育體系、臨床表現良莠不齊,對醫美消費者在求美的過程中帶來了安全隱患和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鄭永生看來,一個行業發展要建章立制。當前醫美行業快速發展,更需要完善的制度跟上發展速度,以保證行業健康、有序、規范的發展。
然而,醫美需求的增長超過了行業供給的增長,醫美行業中的非法行醫行為屢禁不止。
根據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合規的醫美行業執業者大約有17000名左右,但非法執業者數量超過150000名,幾乎是合規醫師的9倍。
據協和醫科大學整形外科博士安波介紹,整形外科教學中有一個特點,“一教就會、一做就錯”。整形外科手術對醫生的功底要求很高,以前很多整形外科醫生都是由病理型整形、燒傷型整形此類基礎性醫療科室“轉行”的。但是,由于醫療美容需求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非整形外科醫生,如骨科、泌尿科醫生也會轉到吸“金”的醫美業中。甚至于,出現了一些連醫師資格證書和執業證書都沒有的非法行醫者。
北京王府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務部主任單志剛對上述觀點表示贊同。單志剛指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百姓對“顏值”的追求越來越高。然而,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也誘發了許多不規范的情況,如無證行醫、黑中介泛濫等,造成了許多醫療事故,對患者和家庭都造成了沉重負擔。因此,國家層面有必要出臺標準規范,行業才能健康發展,百姓才能放心消費。
北京知音醫療美容門診部院長李奇軍認為,目前監管部門對醫美行業的非法行醫打擊力度不夠,非法行醫的收益與違法成本嚴重失調。所以,現在非法醫美培訓班、美容院非法行醫的情況很泛濫。而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醫美機構正規與否。
北京德澤口腔醫院院長閆東則從口腔醫療行業的變化介紹了人們對“美好”的追求。閆東指出,現階段,我國口腔醫療行業的理念和過去有很大區別。“在過去,我們認為健康即是最美的,但隨著隱形矯治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我體會到,患者的追求不僅是健康,而是容貌更美。以正畸為例,患者對牙齒高低、前后的要求的標準更細致了。”
閆東同時指出,雖然我國醫美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高度,但相比于醫美技術發達的韓國仍有很大差距,從業人員仍然任重道遠。
認準醫生第一位
在醫美機構遍地開花的時代,消費者如何選擇可信賴的醫美機構?公立醫院與民營醫美機構之間存在哪些區別?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公立與民營不是選擇的主要標準,消費者應根據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生。
鄭永生指出,當前,醫生技術水平與醫療機構水平不匹配、醫療機構級別與實際水平有差異等原因,導致醫美機構魚龍混雜。在一些民營醫美機構,只要能上手,或者經過簡單培訓,不在乎醫生資質的現象很普遍。
“對于醫美消費者而言,一方面要查詢確認醫療機構資質,另一方面還要看醫美醫生的操作案例。現在很多求美者往往聽信了廣告、忘記了療效。忽略了患者身體基礎、審美認知的差異,都會影響到最終的醫美效果。對于求美者來說,認準醫生是第一位的。”鄭永生說道。
安波指出,和過去相比,我國醫美行業的監管已經日趨規范,比如部分地區的醫療機構已經取消咨詢這一環節,而是讓患者與醫生直接對話,更為詳細地溝通整形方案。
李奇軍指出,醫美服務,既要技術又要審美。打鐵還得自身硬。醫美醫生只有通過過硬的技術,才能樹立良好的口碑。所有的求美者在接受醫美服務時,必須一對一面診,在手術前與醫生咨詢好商量方案,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在公立與民營的選擇上,閆東指出,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更相信公立醫院的技術,而現在患者,尤其是年輕人,開始注重醫療服務和環境。而在價格方面,在口腔醫療領域,公立醫院與民營醫療機構的收費差異并不大。因此,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念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機構,無需過度重視區分公立或民營。
單志剛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認為消費者應該消除對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之間差異的偏見,公立醫院未必服務、環境差,民營醫院也未必技術不如公立醫院。醫美消費者可以從醫生的角度進行選擇,隨著信息化越來越發達,可以通過查詢醫生擅長的項目、手術案例、手術成功率等數據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生和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