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疫情零星爆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種不確定性給我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諸多困擾。越是艱難的環境,越是凸顯員工和企業榮辱與共的緊密聯系。為提振精氣神,傳遞正能量,全面展示飛尚的奮斗風采,《飛尚》編輯部組織開展“后疫情時代的堅守與突圍”系列訪談活動。以下為第一期:
主動作為,尋找企業發展第二曲線
訪談企業:飛尚銅業有限公司
訪談對象:王佑榮 董事長兼總經理
胡延法 總經理助理兼人資部長
本 刊:近幾年來,疫情對飛尚銅業造成了哪些方面的沖擊?
王佑榮:直接的影響,一個是融資,另一個是物流。融資方面,因為疫情使得當地融資環境惡化,加上當地銀行在內蒙古這個地方的權限很小,給很多企業都造成了困難。物流主要影響到采購和銷售,計劃的一些原料進不來,產品又出不去,使采購成本增加,同時生產受到影響,一段時間里企業基本不賺錢。
胡延法: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企業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一是疫情不時反彈,對購銷業務、交通等造成嚴重影響,導致硫酸等副產品價格低迷,甚至階段性被迫倒貼錢外售;二是“一刀切”能耗雙控政策,突然導致企業階段性停產,嚴重打亂了公司的正常經營節奏;三是近兩年銅加工費整體低迷,融資環境十分困難;四是疫情及俄烏沖突等因素,導致全球大宗物資價格飛漲,企業采購成本、資金成本激增。
本 刊:僅硫酸這一項,聽說在疫情初期虧了不少錢。
王佑榮:2020年第一季度,硫酸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多萬元。另外,運輸成本在2021年也增加了1000多萬元。
本 刊:飛尚銅業去年的效益如何?
胡延法:去年經審計的經營性凈利潤創造了歷史最好記錄。從疫情開始到2021年上半年,企業都面臨著各種困難,2021年上半年由于能耗雙控政策,飛尚銅業經營效益不佳,下半年,因為我們前期做好了鋪墊,比如三氧化硫項目正好在年中正式投產,抓住了硫酸價格上漲這個有利時機,所以下半年迅速扭虧為盈。
本 刊:還有哪些鋪墊對企業扭虧為盈起到了重要作用?
胡延法:比如我們內部一直開展的降本增效工作,從2009年以來,企業的人力成本呈上升趨勢,每年幾百萬幾百萬地增加,2019年以后,通過一系列措施,人力成本開始下降,這個意義很大,因為人力成本占到我們經營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我們的產量還得保持和提高。同時,企業的加工成本、修舊利廢,以及一些外協費用控制等,這幾年都有明顯改善。
本 刊:我們總結一下,近幾年來飛尚銅業在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亮點有哪些?
王佑榮:首先是在員工管理和隊伍建設方面。隊伍建設的關鍵是干部隊伍建設,因為一旦目標計劃確定之后,就靠干部團隊來帶動。我們在干部管理方面,引入了組織績效目標,同時對干部在價值觀方面進行引導,比如,我們要求管理干部要有敬業精神,要有擔當,因為飛尚銅業的干部隊伍,之前存在著一些問題,準確的說是整個團隊氛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花錢大手大腳,節約意識比較差,還有就是各自為政。我們的高管比較多,一個高管分管一個塊,高管之間的粘度比較差,這對工作開展多少造成了一些影響。再一個就是部門和車間的管理干部習慣聽指令,上面怎么說,他們怎么干,不會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這幾年,我們就是以此為切入點,在管理上下了一些功夫。在人員管理方面,公司目前相比2018年減少了100多人,但人員少了,活還是照樣干,今年我們的產量還有所提升。
另一個就是在技術管理方面。我們抓好設備的巡檢維護,做好預防性措施,避免遭到一些突發性事件的影響,比如在疫情和能耗雙控的沖擊下,我們通過拓展貿易融資,較好地解決了當前危機。
再一個做的比較好的,是我們的轉型升級工作。公司瞄準內部挖潛,比如硫酸,十多年來銷售一直比較困難,去年特種酸項目投產運行,把三分之一的普通酸轉化成特種酸,相當于多了一個品種,大大緩解了普通酸銷售壓力,該項目取得了較好效果。
本 刊:在疫情等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沖擊下,飛尚銅業兩年多來逆勢而上,都能夠順利過關,甚至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正是因為公司在之前做了不少工作,而且做的很到位,所以抵御風險的能力比較強。
王佑榮:準確地說,是得益于飛尚銅業十幾年來的沉淀和積累,只是這兩年來確實更難。因為形勢所迫,我們必須要主動作為,絕不能躺平,要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拓寬融資、銷售渠道,要在行業里先人一步,加快反應速度。
公司一方面重視挖潛增效,把內部資源綜合利用好,包括環保、安全、信息改造等。另一方面一直在做轉型升級,去年成立了專門的小組,就是考慮利用當地資源,尋找企業的第二條生長曲線。我們的主產品是陽極板,是中間產品,假如未來我們的客戶不要陽極板了怎么辦?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我們要有這個危機意識,要提前謀劃。
本 刊:為應對“后疫情時代”,公司當前有哪些思考?
王佑榮:疫情防控不能放松,這個要作為常態化工作,尤其是把外來的車輛、司機管控好。同時,生產經營不能放松。既要抓疫情防控,又要主動作為。在維持好生產經營的情況下,還要做一些內部改造,包括六月份的大修。另外就是不斷尋求新的產品、新的項目,加快資源綜合利用的一些項目落地。
胡延法:近兩年,作為銅冶煉行業民營企業的標桿企業——東營方圓、山東祥光先后“暴雷”,企業走到破產重組境地,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目前國內“動態清理”的防疫政策在短時間還看不到結束的希望,企業仍將面臨局部疫情防控導致的購銷交通物流阻斷的風險,企業即便管控住自身疫情,也面臨周邊區域疫情導致疫情管控產生的風險。飛尚銅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對資金要求高,如果突發事件導致公司生產經營中斷,將會產生嚴重后果。因此,在“后疫情時代”,突發疫情導致生產經營階段性停滯導致的系統性風險,是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確保企業生存下去,是擺在每個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本 刊:公司在經營管理、技術改造等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胡延法:飛尚銅業兩年多來迎難而上,較好處置了一系列危機,實現了企業穩健經營,企業效益逐步改善,2021年利潤創歷史最好水平,力爭2022年再上一層樓。“后疫情時代”,公司要以“穩”字當頭,穩中有進,修煉內功,強基固本,提高抗風險能力。
一是提升基礎管理水平。2021年飛尚銅業順利通過四標體系認證,今后將以體系運行維護為抓手,強調各級體系文件執行,提升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水平。同時,持續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干部學習培訓工作,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并進行輪崗鍛煉。
二是加大內部資源綜合利用,開源節流,挖潛增效,對公司內部資源吃干榨凈,發揮企業最大效益。2021年6月,三氧化硫項目順利投產,年產10萬噸特種酸,是西北最大的特種酸基地,有效緩解了公司普通酸惡性競爭的銷售壓力,提高了產品售價,對改善企業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今后要持續做好特種酸市場開發工作;2021年底,公司完成了冶煉余熱改造,產生蒸汽進行外售,目前已產生效益,要確保最大化外售蒸汽創造效益;2021年底與中冶研究院合作,對公司冶煉渣進行研究,目前正在進行項目試驗,該項目如實驗成功,將對整個行業具有重大意義,并提前實施了冶煉渣磁選項目,7月份已正式投產,也將有效增加企業效益。
三是繼續倡導“過緊日子”意識,各項物資采購及外協施工項目盡量壓縮,強調自主維修,減少費用支出,積攢現金流,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本 刊:冶煉渣磁選項目目前是什么情況?
王佑榮:我們現在提煉出來的中介粉,年產量預計9-10萬噸。
本 刊:如果達產,能產生多少利潤?
王佑榮:現在不好說。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判斷,至少增加1000萬利潤,如果做的好,也可能更多。
本 刊:投入有多大?
王佑榮:算上土建等,大概四五百萬。同時,我們也在做內部改造,基本每個車間都有。老企業不改造不行,不改造搞不長。
本 刊:這兩年來,整個產線的運行還算穩定吧?
王佑榮:基本沒有什么大問題。我們在設備管理上,強化計劃性的巡檢和維護保養,提前識別各種問題,盡量減少因設備和產線故障影響生產的情況。
本 刊:在轉型升級方面,公司還有哪些比較創新的項目正在謀劃或實施?
王佑榮:這個就比較多了,比如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2400萬元,全部由合作方投資,預計年發電量1500萬度,公司可獲得電價優惠并降低能耗。該項目已通過集團立項審批,目前雙方已完成了協議簽訂,并報市發改委審批備案,正在進行項目設計,力爭早日建成運行。
胡延法:因為遭受過能耗雙控的沖擊,公司有了這種危機感,所以啟動該項目,目的就是緩解企業能耗雙控壓力,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本 刊: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年多,這期間整個公司的氛圍如何?員工的精神面貌怎么樣?
胡延法:雖然兩年來大環境異常惡劣,但公司的整體氛圍還是比較好的,生產經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認為,疫情在短時間內消失不太可能,取消管控也并不現實。疫情已經持續兩年多,可能還要持續很長時間,這期間很多企業都會扛不住,所以我們要有這種風險意識,要有抗風險能力。無論是員工還是企業,都要有這個心理準備,大家必須同心協力,才能挺過難關。
前面講的降本增效也好,開源節流也好,以及尋找企業第二生產曲線,這些準備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去年的能耗雙控政策,我們停產20多天,再加上硫酸滯銷,對企業造成嚴重沖擊,要是一般的企業早就倒掉了。周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甚至一些標干級的民營企業,比我們規模大的多,轉眼就倒掉了。我們今年要把產量提高到9.5—10萬噸,保守點,即使9.5萬噸也是歷史性突破。飛尚銅業有這個基礎,如果抓住當前行情這個機遇,把企業的規模效益提高到10萬噸,今年的利潤應該比去年更好。那么,企業有了好的效益,有了充足的現金流可備不時之需,在疫情管控等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沖擊下,我們便有資本扛一段時間。